二类医疗器械包括哪些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其风险程度中等,需通过常规管理以外的特殊措施加以控制,以确保其安全有效。根据中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二类医疗器械涵盖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医用电子设备: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肌电图机、超声多普勒胎儿监护仪、电子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计(电子式)等,用于生理参数监测和诊断。
-
医学影像设备:包括B型超声诊断仪(不含彩色多普勒)、普通X光机(非数字成像)、牙科X光机、医用红外热像仪等,用于辅助临床诊断。
-
治疗类设备:如低频/中频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灯)、红外线治疗仪、紫外线治疗仪、呼吸机(非生命支持型)、雾化器等,用于辅助治疗或康复。
-
体外诊断试剂:部分体外诊断试剂属于二类,如用于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传染病标志物(如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试剂)等的定性或定量检测试剂盒。
-
口腔器械:如牙科综合治疗台、牙科手机、根管测量仪、牙科填充材料等。
-
手术及辅助器械:如手术显微镜、医用离心机、医用电动床、医用制氧机、医用压缩空气设备等。
-
护理与防护产品:如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带针)、静脉留置针、导尿管、吸痰管、医用纱布、医用绷带等。
-
其他设备:如医用激光仪器(非手术用)、高频电刀(部分型号)、睡眠呼吸暂停治疗设备等。
二类医疗器械需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注册,生产企业需取得生产许可证,经营企业需备案或取得经营许可。其上市前需进行产品注册检验、临床评价,并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如YY/T 0287或ISO 13485标准)。
总体而言,二类医疗器械在临床应用中极为广泛,涉及诊断、治疗、监护、康复等多个环节,是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确保患者安全与诊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