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二类备案流程
医疗器械二类备案流程(适用于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注:国内通常将“二类”需注册,而“一类”实行备案;若指第二类医疗器械,则为注册管理。此处按常见理解——可能用户意指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
在我国,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医疗器械则需进行注册审批。若问题中“二类备案”实为笔误,应为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其流程如下:
- 准备材料
企业需准备以下主要资料:
- 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表;
- 产品技术要求(含性能指标、检验方法等);
- 产品检验报告(由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
- 临床评价资料(一般可豁免);
- 产品说明书及最小销售包装标签样稿;
- 生产制造信息(生产工艺概述、生产场地等);
- 符合性声明(声明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 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
-
系统注册与填报
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网上办事大厅”,注册企业账号,进入“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模块,填写备案信息并上传电子材料。 -
提交备案
完成在线填报后,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纸质或电子版备案资料(依当地要求)。 -
形式审查
监管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对材料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查。材料齐全且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在官网公示备案信息,发放备案凭证;不符合的,一次性告知补正内容。 -
后续管理
备案完成后,企业应确保生产条件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如产品型号、技术要求等发生变更,需及时办理变更备案。
注意事项:
- 第一类医疗器械包括基础外科手术器械、医用检查手套、听诊器等低风险产品。
- 各地执行细则略有差异,建议提前咨询当地药监部门。
- 若确为第二类医疗器械,则不属于备案范畴,须通过省药监局进行注册审评,流程更复杂,需提交注册申请、技术审评、质量管理体系核查等。
总结: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流程简便,重在资料完整与合规;企业应准确界定产品类别,避免混淆备案与注册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