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一类二类医疗器械
经营一类、二类医疗器械需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根据产品风险等级实行分类管理。以下为合规经营的关键要点:
一、经营分类说明
- 第一类医疗器械:风险程度低,实行备案管理。如医用隔离鞋套、手术刀片、绷带等。
- 第二类医疗器械:中度风险,需取得经营备案凭证。如血压计、体温计、助听器、避孕套、部分康复设备等。
二、经营资质要求
- 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应包含“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或“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
- 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申请,提供经营场所、质量管理制度、专业人员等材料,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 一类器械:若为经营(非生产),通常无需单独许可或备案,但需确保所售产品已按要求完成产品备案。
三、质量管理要求
-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采购、验收、储存、销售、售后等环节,确保可追溯。
- 供货商审核:查验供应商的营业执照、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生产/经营许可证等资质。
- 产品合规性:确保销售的产品具有合法注册或备案信息,并在有效期内。
- 储运条件:按说明书要求储存运输,特别是对温湿度敏感的产品需配备相应设施。
四、人员要求
至少配备1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如医学、药学、生物工程等)的质量管理人员,熟悉法规与产品知识。
五、禁止行为
- 不得经营未经注册或备案的医疗器械;
- 不得夸大宣传或虚假广告;
- 不得销售过期、失效或淘汰产品。
六、监管与法律责任
药监部门定期检查,违规者将面临警告、罚款、撤销备案、列入失信名单等处罚,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总结:经营一类、二类医疗器械应以合规为基础,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公众用械安全有效。建议密切关注国家药监局及地方监管部门发布的最新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经营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