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二类医疗器械目录
第一类和第二类医疗器械是根据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医疗器械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管理的结果,共分为三类,其中一类风险最低,三类最高。
第一类医疗器械: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即可保证其安全有效。通常为结构简单、使用无源(不依赖电能或能源)的器械,不涉及植入或介入人体深层组织。常见产品包括:
- 医用隔离鞋套、医用帽、检查手套(非灭菌型)
- 简易病床、轮椅、拐杖
- 手术单、纱布绷带、创可贴
- 普通诊察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手动)、体温计(水银或电子)
- 医用镊子、剪刀、止血钳等基础外科工具
- 牙科用充填材料、印模材
第一类医疗器械需进行备案管理,生产企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经营企业无需许可。
第二类医疗器械: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通常为有源器械或与人体短暂接触的介入设备。常见产品包括:
- 电子血压计、血糖仪、体外诊断试剂(部分)
- 助听器、制氧机、雾化器
- 超声诊断设备、心电图机、监护仪
- 避孕套、隐形眼镜(及护理液)
- 注射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
- 牙科综合治疗机、牙科手机
- 中频治疗仪、红外线治疗灯等物理治疗设备
第二类医疗器械需进行注册审批,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生产企业需取得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经营企业需办理经营备案或许可。
总体而言,第一类侧重基础防护与辅助,第二类涉及诊断、治疗或监测功能,监管更严格。分类依据产品预期用途、结构特征、使用方式及对人体的影响程度确定,具体目录可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