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备案最新
截至2024年,中国对第二类医疗器械的备案管理持续优化,强化监管与便利企业并重。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相关规定,第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医用口罩、血压计、血糖仪、部分康复器械等。
最新政策要点如下:
-
备案与注册分类管理
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制度,而非简单备案。生产企业需向所在地省级药监部门提交注册申请,经技术审评、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及产品检验合格后,方可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所谓“备案”通常适用于第一类医疗器械,第二类仍以“注册”为主。 -
优化审批流程
多地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全程网办”等改革措施,加快审批速度。例如,部分省份对创新或临床急需产品开通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限至30-60个工作日。 -
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注册获批后,企业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ISO 13485),接受飞行检查和年度自查报告。同时,产品上市后还需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确保安全性。 -
延续注册与变更管理
注册证有效期为5年,期满前6个月需申请延续。若产品结构、原材料、生产工艺等发生重大变更,须重新申报技术审评。 -
网络销售备案要求
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的企业,需在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办理经营备案,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方可开展线上线下销售。 -
跨省监管协同
推进“一网通办”和数据共享,实现注册信息全国可查,强化异地协同监管,防止重复审批或监管真空。
建议企业密切关注所在地省级药监局发布的实施细则,及时更新法规动态。总体趋势是:准入更规范、审批更高效、监管更严格,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