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其管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产品注册管理
二类医疗器械在上市前须进行产品注册。申请人应向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提供产品技术要求、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经技术审评和行政审批后,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方可销售使用。 -
生产许可管理
生产二类医疗器械的企业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企业需具备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生产场地、设备、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药监部门的现场核查。生产活动应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 -
经营备案管理
经营二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无需许可。经营者应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提交营业执照、经营场所、人员资质及管理制度等材料。备案后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并接受监督检查。 -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涵盖设计开发、采购、生产、检验、销售和售后服务全过程,确保产品持续符合注册要求。定期接受监管部门的飞行检查或体系核查。 -
标签与说明书管理
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明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注册证编号、生产企业信息、主要性能、适用范围、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内容,不得含有虚假或夸大宣传。 -
不良事件监测与召回
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应建立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发现可疑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如产品存在缺陷或安全隐患,企业应主动实施召回,并向药监部门报告处理情况。 -
追溯与档案管理
企业应建立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从原材料到终端用户的信息可查。相关记录(如生产、检验、销售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有效期后2年,且不低于5年。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管理强调全过程监管,确保产品安全有效,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