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送检资料二类
二类医疗器械送检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依据《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审评要求准备:
-
产品技术要求:明确产品的性能指标、检验方法等,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是检测机构进行型式检验的依据。
-
产品检验报告:
- 型式检验报告:由具有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涵盖电气安全、电磁兼容(EMC)、环境试验、生物相容性(如适用)等项目。
- 自检报告(若符合自检政策):注册人具备相应检测能力时可提交自检报告,但仍需部分项目由第三方检测。
-
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样稿: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内容应真实、准确,包含适用范围、禁忌症、注意事项、储存条件等。
-
产品风险分析报告:依据ISO 14971标准编制,识别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风险,提出控制措施并验证有效性。
-
临床评价资料:
- 可通过同品种比对(等同性论证)或临床试验完成。
- 若列入《免于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仅需提供符合性说明。
-
研究资料:
- 包括产品性能研究、生物相容性研究(接触人体部件需提供生物学评价报告)、灭菌/消毒验证(如适用)、软件研究(含软件描述文档)、稳定性研究(有效期验证)等。
-
生产制造信息:
- 生产工艺流程图、主要生产设备清单、关键工艺说明等,确保产品一致性。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常在注册时提交体系考核通知或GMP现场检查报告,证明具备持续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
注册申请人信息: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
-
其他支持性文件:如产品结构图、关键元器件清单、进口产品还需代理协议及境外上市证明(如适用)。
注意事项:
- 所有资料应真实、完整、可追溯;
- 检测样品应具有代表性,与实际上市产品一致;
- 型式检验必须在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覆盖全部适用标准;
- 技术资料建议按《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格式整理。
建议提前与检测机构和药监部门沟通,确认具体检测项目和资料要求,避免返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