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二类医疗器械流程
进口二类医疗器械在中国的注册和上市流程需遵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相关规定,主要流程如下:
-
确定产品分类
首先确认产品是否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可通过《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或申请NMPA分类界定来明确。 -
指定中国代理人
境外申请人必须委托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作为代理人,负责注册申报、质量体系核查配合及上市后监管事务。 -
准备技术文件
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要求,准备完整的技术资料,包括:
- 产品技术要求
- 产品检验报告(由NMPA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
- 临床评价资料(可采用同品种比对或临床试验)
- 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样稿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常为ISO 13485证书及审核报告)
-
提交注册申请
通过国家药监局网上办事大厅提交电子申报资料,向NMPA申请进口二类医疗器械注册。部分省份已将二类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药监局,需根据最新政策确认受理部门。 -
技术审评
NMPA或省级药监局对申报资料进行技术审评,周期一般为60个工作日,可延长。期间可能要求补正资料。 -
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如需)
必要时,监管部门会对境外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现场核查,通常由省级药监局组织实施。 -
行政审批与发证
技术审评通过后,进入行政审批环节,批准后颁发《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5年。 -
办理通关备案
取得注册证后,进口产品需在海关办理医疗器械通关单,确保产品符合进出口监管要求。 -
上市后监管
进口商需建立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履行再评价、召回等法定义务,并接受日常监督检查。
注意事项:
- 临床评价应优先考虑免临床目录或同品种对比路径,降低注册成本。
- 标签、说明书须中文标注,符合中国标准。
- 注册证延续、变更需提前申请。
整个流程通常需12–18个月,具体时间取决于资料完整性与审评进度。建议提前咨询专业机构,确保合规高效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