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二类医疗器械分类
截至2024年,中国对第二类医疗器械的分类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进行管理。第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根据最新调整,二类医疗器械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 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电子血压计、体温计、医用电动床等。
- 医用光学器具:包括手术显微镜、内窥镜(非植入式)、检眼镜、裂隙灯等。
- 医用超声设备:如B型超声诊断仪、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
- 医用X射线设备:部分低剂量X光机、牙科X光机、乳腺X光机等(高风险X射线设备属第三类)。
-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PCR检测设备(非高通量测序)等。
- 体外诊断试剂(IVD):除用于血源筛查、肿瘤标志物、遗传病检测等高风险项目外,多数常规检测试剂(如血糖试纸、妊娠检测试纸、传染病抗体检测试剂)按二类管理。
- 医用消毒灭菌设备:如压力蒸汽灭菌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等。
- 呼吸麻醉设备:如普通氧气面罩、呼吸管路、麻醉气体监护仪等。
- 物理治疗设备:如中频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超声波理疗仪等。
- 康复辅助器具:如电动轮椅、助行器、矫形器等(非植入性)。
- 口腔科器械:如牙科手机、根管扩大针、义齿材料等。
- 医用敷料与耗材:部分吸收性缝合线、创可贴、医用纱布、无菌敷贴等。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药监局会根据产品风险变化动态调整分类。例如,某些原属三类的器械经风险评估后可能降为二类,反之亦然。此外,新型产品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若用于辅助诊断但不作最终决策,通常归为二类。
二类医疗器械需进行产品注册,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并实施生产许可和经营备案制度。企业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符合YY/T 0287或ISO 13485标准),确保产品全生命周期合规。
建议关注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及动态调整公告,获取最准确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