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二类保健器械
二类医疗器械中的“保健器械”是指具有明确医疗用途、用于预防、监测或辅助治疗疾病,且风险程度中等,需进行严格管理的设备。根据中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第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通常需要进行注册审批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保健器械”这一说法在日常生活中常被误用。严格意义上,医疗器械不等同于普通保健用品。真正属于二类医疗器械的“保健类”产品,并非仅用于养生或日常调理,而是具备一定医学功能,如:
- 电子血压计:用于测量人体血压,适用于高血压患者日常监测,属于二类医疗器械。
- 低频治疗仪(如TENS):通过电刺激缓解疼痛,用于肌肉酸痛、慢性疼痛的辅助治疗。
- 红外/远红外理疗设备:用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止痛,常见于康复科使用。
- 医用制氧机:用于缺氧患者的氧疗支持,属于二类或三类产品,视具体参数而定。
- 助听器:改善听力障碍,属于二类或三类医疗器械。
-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神灯):用于促进伤口愈合、消炎镇痛。
这些产品必须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产品包装和说明书中标注“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及“二类医疗器械”标识。
与之区别的是,市场上一些标榜“保健功能”的按摩椅、足浴盆、磁疗手环等,若无明确医疗目的和作用机制,则不属于医疗器械范畴,不得宣称治疗或预防疾病功能,否则涉嫌违规。
购买二类保健类医疗器械时,消费者应注意:
- 查看产品是否标注医疗器械注册证号;
- 选择正规渠道销售、具备资质的企业产品;
- 遵循说明书使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操作;
- 警惕夸大宣传,避免将普通保健用品当作医疗设备使用。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中的“保健器械”实为具有辅助治疗或健康监测功能的医疗设备,不同于一般消费品,其生产、销售和使用均受严格监管,确保公众使用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