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审核
二类医疗器械审核是指对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在上市前进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评估过程,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或其授权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实施。二类医疗器械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体温计、助听器、医用离心机等。
审核主要包括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两个方面。产品注册需提交技术文件,包括产品技术要求、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风险管理文件、说明书和标签样稿等。其中,临床评价可通过同品种比对或临床试验完成;若符合《免于临床试验目录》,可豁免临床试验。
生产企业还需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通常依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进行现场核查,确保生产条件、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符合法规要求。注册申请人应具备相应的研发、生产和质控能力。
自2021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后,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实行“注册人制度”,允许科研机构、研发企业作为注册人持有注册证,并委托具备资质的企业生产,推动创新与产业分工。
审批时限方面,省级药监部门一般在受理后30-6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评,结合注册质量体系核查时间,整体周期通常为3-6个月,具体因地区和产品复杂程度而异。
此外,产品获批后还需持续合规管理,包括不良事件监测、定期报告、变更备案或申报等。若涉及重大设计、材料或生产工艺变更,需重新提交注册变更申请。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审核强调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旨在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有效。企业应充分准备技术资料,严格遵循法规要求,提升注册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