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二类6866
“医疗器械二类6866”是指中国原《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一类编码,对应的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该分类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即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6866类主要包括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用于临床诊疗的一次性使用或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如输液器、注射器、输血器、导管、引流袋、医用缝合线、避孕套、体外循环管路等。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医院的日常诊疗、手术操作和护理过程中,具有使用频率高、涉及人群广的特点。
作为第二类医疗器械,6866类产品在上市前需进行产品注册,企业应向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提供产品技术要求、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审批通过后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生产环节取得生产许可证,方可合法生产与销售。
此类产品的监管重点在于材料安全性、生物相容性、无菌保障以及使用性能。生产企业必须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确保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全过程可控。同时,产品须标注有效期、使用说明、灭菌方式等信息,并实行不良事件监测和产品追溯制度。
随着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18年实施)的推行,“6866”这一编码已逐步被新的分类编码体系取代,但行业内仍习惯沿用旧称。新产品按新目录归入“14-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等相关类别,管理原则不变。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6866类产品在临床应用中至关重要,其安全性和质量直接关系患者健康,因此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法规进行研发、生产和流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