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二类医疗器械
近视相关的二类医疗器械是指用于矫正或辅助治疗近视、且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归为第二类管理的医疗器械。这类产品需经严格审批,具备一定风险控制要求,通常对人体有中等程度影响,须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见的近视二类医疗器械包括:
-
角膜塑形镜(OK镜):夜间佩戴的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通过暂时改变角膜曲率,白天无需戴镜即可获得清晰视力。适用于青少年近视控制,属于典型的二类医疗器械,需在专业医疗机构验配,并定期随访。
-
软性亲水接触镜(部分特殊设计产品):常规日戴或长戴隐形眼镜多为三类,但部分用于视力矫正的软镜若风险较低,可能被划为二类。特别是用于短期屈光矫正的产品,需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
弱视治疗仪与视觉训练设备:部分用于改善调节功能、缓解视疲劳或辅助弱视康复的电子仪器,如闪烁光刺激仪、精细目力训练仪等,若宣称具有医疗用途,常列为二类器械。
-
非手术近视矫正辅助设备:如某些低强度红光照射仪(特定波长用于延缓近视进展),近期部分产品经临床验证后获批为二类医疗器械,但使用需遵医嘱,避免不当操作引发眼底损伤。
-
验配用诊断设备:如角膜地形图仪、自动验光仪、眼轴测量仪等,虽不直接治疗近视,但在近视管理和角膜塑形镜验配中起关键作用,也属二类医疗器械范畴。
注意事项:
- 所有二类医疗器械均需取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证,消费者可通过“医疗器械查询”平台核实产品资质。
- 使用此类产品应在医生或视光师指导下进行,尤其是角膜接触镜类,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角膜感染、溃疡等严重并发症。
- 不建议自行网购或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和使用,避免因验配不当造成视力损害。
总之,近视相关二类医疗器械在近视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使用具有专业性和风险性,必须遵循“合法、合规、专业”的原则,确保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