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二类医疗器械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根据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需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注册后方可生产、经营和使用。常见的二类医疗器械包括医用口罩、体温计、血压计、助听器、制氧机、心电图机、避孕套等,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近年来,部分企业或个人在利益驱动下,存在违规生产、虚假宣传、非法销售二类医疗器械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例如,一些电商平台或社交群组中出现无证销售医用防护口罩、宣称“特效功能”的未经认证制氧机等现象,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可能对使用者健康造成风险。
监管部门已加大整治力度。国家药监局多次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打击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备案凭证、超范围经营、网络非法销售等行为。2023年,多地通报查处多起涉及二类医疗器械的违法案件,涉事产品被下架,相关企业被处以罚款甚至吊销许可证。
消费者在选购二类医疗器械时应提高警惕:首先,查看产品是否标注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格式如“X械注准XXXXXXX”);其次,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通过非专业平台或个人代购;再次,注意说明书内容是否规范,警惕夸大疗效的宣传用语。
医疗机构和药店作为主要使用与销售单位,也应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确保来源合法、质量可控。同时,鼓励公众通过12315平台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共同维护医疗安全环境。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虽常见但关乎健康,必须依法依规管理。只有加强全链条监管、提升公众认知,才能有效防范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