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二类耗材
二类医疗器械耗材是指按照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分类管理中属于第二类的医用耗材。这类产品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常见的二类医疗器械耗材包括: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医用口罩、防护服、手术帽、检查手套、医用纱布、绷带、导尿管、留置针、血糖试纸、部分体外诊断试剂等。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规定,二类医疗器械耗材在上市前需进行产品备案或注册审批。生产企业须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经营企业需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备案,确保生产、流通环节符合质量管理规范(如YY/T 0287或ISO 13485标准)。
二类耗材的监管重点包括:原材料控制、生产工艺验证、无菌保障(如适用)、生物相容性评价、有效期验证以及标签说明书合规性。例如,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必须通过环氧乙烷灭菌,并提供完整的灭菌验证报告和无菌检测数据。
在临床使用方面,二类耗材通常由医疗机构采购并用于常规诊疗操作。医疗机构需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确保产品来源可追溯。同时,使用后应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近年来,随着集采政策推进,部分二类耗材(如留置针、输液器)已纳入省级或跨区域集中采购范围,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产品可及性。此外,国家加强对网络销售二类医疗器械的监管,要求电商平台和经营者依法公示资质信息,杜绝无证产品流通。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耗材虽风险适中,但涉及患者安全,必须严格遵循生产、注册、流通和使用全链条监管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