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其中第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在撰写与二类医疗器械相关的内容时(如注册资料、说明书、技术文档等),应遵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确保表述规范、准确、合规。
一、定义明确
在文件开头应对“第二类医疗器械”进行明确定义: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具有中度风险,通过常规管理不足以保证其安全有效,需采取特殊措施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例如:体温计、血压计、助听器、医用离心机、超声诊断设备、部分体外诊断试剂等。
二、分类依据清晰
引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或相关分类规则,说明产品所属子目录及管理类别。例如:“本产品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国家药监局公告2018年第104号),归入‘07 诊察辅助器械’大类下的‘07 体温测量设备’,管理类别为Ⅱ类。”
三、技术要求规范
描述产品性能指标、结构组成、工作原理、适用范围时,语言应专业、准确。如:“本产品采用红外测温技术,测量范围32℃~42℃,精度±0.2℃,适用于医疗机构对人体体温的非接触式测量。”
四、强调风险管理
体现对中等风险的控制措施。如:“产品设计符合YY/T 0316《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要求,已识别主要危害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确保临床使用安全。”
五、注册与监管信息
注明产品需进行注册管理:“本产品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已按照《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完成注册,注册证编号:××械注准202×××××××。”
六、使用说明合规
在说明书或标签中应标明:“本品为第二类医疗器械,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的写法应突出“风险可控、管理严格”的特点,内容科学严谨,符合法规要求,确保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合规性与可追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