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三类:一类、二类和三类产品。第二类医疗器械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因此,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需满足一定的准入门槛。
一、经营二类医疗器械的门槛:
-
经营备案要求
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的企业需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不同于第三类需许可审批,二类实行备案制,流程相对简便。 -
人员要求
企业应配备与其经营范围和规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人员,通常要求至少有一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如医学、生物、药学、工程等)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熟悉医疗器械法规。 -
经营场所与仓储条件
需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固定经营场所和仓储条件,保持产品储存环境符合标签说明书要求(如温湿度控制),不得设在居民住宅内。 -
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需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采购、验收、储存、销售、售后等环节的可追溯管理。 -
计算机信息系统
应具备能够记录和追溯医疗器械流向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可查。
二、生产二类医疗器械的门槛:
-
生产许可
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并通过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如ISO 13485或中国GMP)。 -
产品注册
每款二类医疗器械须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由省药监局审批。注册需提交产品技术要求、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等。 -
厂房与设备
生产场地需符合洁净度、布局、环保等要求,配备与产品特性匹配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 -
技术与质量团队
需配备专业的研发、质检、生产管理人员,确保产品持续合规。
总结:
相比一类器械,二类门槛明显提高,涉及备案/许可、人员资质、场所设施及质量体系等多方面要求。虽然无需像三类那样严格审批,但仍需依法合规运营。企业在进入前应充分了解法规,做好合规准备,确保顺利通过监管审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