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 证
二类医疗器械证,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证明文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体温计、助听器、制氧机、医用缝合线、避孕套等。与一类(低风险)和三类(高风险)相比,二类器械需经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
医疗器械注册证: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或省级药监部门审批。企业需提交产品技术要求、检测报告、临床评价资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注册周期一般为6-12个月。获得注册证后,产品方可合法上市销售。
-
生产许可证:生产企业需向所在地省级药监部门申请,具备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厂房、设备、人员及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通过后获发《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有效期5年,可续期。
-
经营许可证:经营二类医疗器械的企业需向设区的市级药监部门备案(自2021年起,二类经营实行备案管理,非许可)。需具备相适应的经营场所、仓储条件、管理制度和专业人员。备案成功后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注意事项:
- 注册证持有人对产品质量负全责,变更产品规格、材料、生产工艺等需申报变更。
- 所有产品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加贴中文标签和说明书。
- 监管部门会定期开展飞行检查,未合规者将面临警告、罚款、撤销证件等处罚。
总之,取得二类医疗器械证是产品合法上市的前提,企业应确保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符合法规要求,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