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表

第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根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第二类医疗器械涵盖多个类别,主要包括以下常见产品:

  1. 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电子血压计、体温计、医用电动病床、制氧机等。

  2. 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如普通光学显微镜、医用放大镜、医用纤维内窥镜(不含高频功能)、检眼镜等。

  3. 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如B型超声诊断仪、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多普勒胎儿监护仪等。

  4. 医用X射线设备:如X射线拍片机、牙科X光机、乳腺X射线机等(不包括CT和高能放射治疗设备)。

  5. 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如无影灯、医用气压止血带、电动吸引器、呼吸麻醉设备配件、手术台等。

  6. 口腔科设备及器具:如牙科综合治疗机、牙科手机、光固化治疗灯、洁牙机等。

  7. 医用化验和基础实验设备:如离心机、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用于病理分析)、电解质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

  8. 医用消毒灭菌设备:如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紫外线消毒设备等。

  9. 医用冷疗、低温、冷藏设备:如医用冷藏柜、低温保存箱、冷敷设备等。

  10. 医用离心机、灌肠器、洗胃器等侵入性较小的器械:如电动洗胃机、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静脉输液针、留置针等。

  11. 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如中频治疗仪、低频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磁疗设备、牵引治疗设备等。

  12. 助听器、制氧机、轮椅车、防褥疮床垫等辅助类设备

第二类医疗器械需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审批,生产企业须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经营企业需办理备案或许可。产品上市前需进行注册检验、临床评价(或豁免),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该分类依据产品的预期用途、结构特征、使用方式和风险程度确定,具体产品分类可参考国家药监局最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表”相关资讯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需要办理哪些许可证?
本文详细介绍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开展业务前必须办理的各类许可证和备案手续,包括《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等,并结合国家相关法规解读了不同类别医疗器械的监管要求。
医疗器械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等级划分的分类标准,涵盖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的区别及其相应的监管要求,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医疗器械的管理体系。
二类医疗器械监管与审批流程解析:规范管理助力企业发展
本文通过对比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的区别,深入分析二类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并系统介绍我国针对该类产品的监管体系、申请条件、审批流程及优化建议,强调规范化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医疗器械许可证分为哪几类?
本文详细介绍了医疗器械许可证的三大类别,即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等级不同,国家对其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管和审批流程。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各类许可证的区别及其适用范围。
医疗器械许可证与医保目录的关系及市场拓展策略
本文深入探讨医疗器械许可证与医保目录之间的关系,分析产品进入医保目录的前提条件,阐述有证产品在医保体系中的优势,并提出企业如何利用许可证拓展医保市场的有效策略。通过实际操作建议与案例分析,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市场进入路径。
为什么很多人注册医疗器械公司卡在资质审批?一文详解合规路径
许多创业者在注册医疗器械公司时,常因不熟悉资质审批流程而受阻。本文从常见审批难点切入,系统梳理注册所需的基本条件、第二类与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的审批差异及核心材料,并提供实用建议,帮助创业者规避风险,实现合规高效运营。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许可证有什么区别?
本文详细解析了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的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在许可证管理上的区别,包括注册流程、监管要求及市场准入条件,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各类别医疗器械的合规路径。
医疗器械二类许可证办理:把握政策红利,抢占市场先机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并申请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本文从行业背景切入,分析市场需求增长趋势,深入解读最新政策法规,并结合成功企业案例,为企业提供实用的办证建议与战略思考。
医疗器械注册分类与流程解析:从法规到实践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深入解析了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的注册类型分类及其区别,并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别产品的注册流程与资料要求。通过某企业成功注册三类医疗器械的案例分享,强调明确注册类别在注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医疗器械许可证申请需要多长时间?
本文详细解析了不同类型医疗器械许可证的审批周期及影响因素,包括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的注册流程、所需时间以及可能遇到的延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