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范围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根据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二类医疗器械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诊断类设备:如电子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计、心电图机、超声诊断仪(部分型号)、呼吸监护仪、尿液分析仪等。这些设备用于对人体生理参数进行测量或辅助诊断,虽不直接介入体内,但结果直接影响诊疗决策。
-
治疗与康复设备:包括低频治疗仪、中频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磁疗设备、电动轮椅、助行器、制氧机、雾化吸入器、牙科综合治疗机等。此类器械通过物理方式辅助治疗或改善患者功能状态。
-
医用光学仪器:如医用显微镜、检眼镜、耳鼻喉检查镜、阴道镜等,主要用于临床观察和辅助诊断。
-
部分穿刺与注射类器械:如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注射器、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静脉留置针、穿刺针(非植入性)等。这类产品虽接触人体,但通常为短期使用,风险可控。
-
消毒与灭菌设备:如医用空气消毒机、内窥镜清洗消毒机、紫外线消毒设备等,用于医疗机构环境或器械的清洁处理。
-
体外诊断试剂(部分):部分用于血型检测、妊娠检测、传染病筛查(如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试剂)等非高风险的体外诊断试剂也属于二类管理。
二类医疗器械的管理要求高于一类,需进行产品备案或注册,生产企业需取得生产许可证,经营企业需办理经营备案或许可。产品上市前需通过技术审评、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GB 9706系列电气安全标准)。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涵盖面广,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其核心特点是“中等风险”,必须在国家监管下确保安全有效。具体分类可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