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报批
二类医疗器械报批是指在我国境内销售、使用第二类医疗器械前,需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注册或备案的法定程序。第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体温计、医用离心机、助听器等。
报批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产品分类确认
首先需确认产品属于二类医疗器械范畴,可参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或咨询当地药监部门进行界定。 -
产品检验
委托具备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对产品进行型式检验,确保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检验内容包括电气安全、电磁兼容、性能指标等。 -
临床评价
多数二类器械可通过同品种比对方式进行临床评价,无需开展临床试验。若无同类产品或技术差异较大,则可能需提交临床试验资料。 -
准备注册资料
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技术要求、产品说明书、标签样稿、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ISO 13485)、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生产制造信息等。 -
注册申报
向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注册申请。部分地区实行电子申报,需通过国家药监局网上办事大厅或地方系统上传材料。 -
技术审评与现场核查
药监部门受理后,由技术审评机构进行资料审查,必要时组织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 -
审批发证
审评通过后,省级药监部门颁发《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通常为5年,期间可申请延续注册。
注意事项:
- 注册人可为生产企业或研发机构,若委托生产,需办理委托生产备案。
- 进口二类器械由国家药监局审批,流程类似但要求更严。
- 注册证获批后,还需办理生产许可(如自行生产)或经营备案方可上市销售。
整个周期一般需6–12个月,具体时间因产品复杂程度和审评进度而异。建议提前规划,确保资料完整合规,提高审批通过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