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表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根据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按风险程度分为三类,其中第二类医疗器械需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注册审批。
以下为常见二类医疗器械分类示例(非完整清单):
-
医用电子设备
- 电子血压计
- 心电图机(常规诊断用)
- 医用电动病床
- 体温计(电子式)
- 助听器
-
物理治疗与康复设备
- 中频治疗仪
- 红外线治疗仪
- 超声波治疗仪(非手术用)
-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
- 神经肌肉刺激仪
-
医用光学仪器
- 医用显微镜
- 阴道镜
- 前列腺治疗仪(光疗类)
- 内窥镜(非手术型,如诊断用胃镜、肠镜)
-
消毒与灭菌设备
- 紫外线消毒灯
- 医用封口机
- 臭氧空气消毒机
-
体外诊断试剂(部分)
- 血糖试纸
- 妊娠检测试纸
-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酶联免疫法)
- 血脂、血常规分析试剂(非自测类)
-
医用耗材(部分带功能或监测用途)
- 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
- 医用脱脂棉(经药监局认定的特定类别)
- 可吸收缝合线
- 避孕套(含药物涂层)
-
呼吸与供氧设备
- 氧气吸入器
- 雾化器(家用或医用)
- 呼吸管路(配合呼吸机使用)
-
其他
- 医用离心机
- 医用冷藏柜(用于保存药品或标本)
- 牙科综合治疗机
- 手术室无影灯
管理要求:
- 生产企业需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 经营企业需办理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
- 产品须通过技术审评,取得注册证;
- 上市后需遵守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制度。
注意:具体产品是否属于二类器械,应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为准,不同地区或时期可能存在调整。建议在实际操作前查询最新官方文件或咨询监管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