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分布范围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其分布范围广泛,主要涵盖医疗诊断、治疗、监护和康复等多个领域。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分类目录,二类医疗器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大类:
-
诊断设备:如电子血压计、体温计、血糖仪、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机、超声诊断设备(如B超)、听力计等,广泛应用于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家庭自测场景。
-
治疗与辅助设备:包括制氧机、雾化器、红外线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低频脉冲治疗仪、医用电动病床、医用离心机等,用于慢性病管理、康复理疗和基础治疗支持。
-
医用耗材与器具:部分接触人体但风险适中的耗材属于二类,如一次性使用导尿管、输液泵、医用防护口罩(非最高防护等级)、医用纱布、医用缝合线、牙科材料等。
-
监护设备:如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胎心监护仪、呼吸监护仪等,常用于门诊、住院部及家庭健康监测。
-
眼科与耳鼻喉科器械:如角膜曲率计、验光仪、耳鼻喉检查镜、助听器(部分型号)等,在专业科室和视光中心广泛应用。
-
体外诊断试剂:除高风险外的多数体外诊断试剂属于二类,如用于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传染病标志物(如乙肝表面抗原)的试剂盒,主要用于临床检验科。
-
口腔器械:如牙科手机、牙科综合治疗台、义齿加工材料等,常见于各类牙科诊所和医院口腔科。
二类医疗器械的销售和使用需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生产企业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ISO 13485),产品上市前需进行注册审批或备案。其分布覆盖各级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电商平台及家庭用户,尤其在基层医疗和家用健康设备市场增长迅速。
总体而言,二类医疗器械介于一类(低风险)和三类(高风险)之间,应用广泛,监管严格,是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