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整顿方案
二类医疗器械整顿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秩序,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有效,特制定本整顿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严监管、控风险、保安全”为核心,全面排查二类医疗器械在注册、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突出问题,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提升监管效能,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防范质量安全风险。
二、整治重点
- 生产环节:重点检查生产企业是否具备合法资质,是否按注册或备案的技术要求组织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原材料采购、生产记录、出厂检验等是否合规。
- 经营环节:查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行为;核查经营企业是否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销售记录制度,运输与储存条件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 使用环节:加强对医疗机构购进、验收、存储、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杜绝使用过期、失效或未经注册的产品。
- 网络销售:严厉打击网络平台非法销售二类医疗器械行为,督促电商平台落实审核责任,确保线上销售产品信息真实、可追溯。
三、主要措施
- 全面排查:组织辖区监管部门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实行清单管理,限期整改。
- 分类处置:对轻微违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依法采取暂停生产、查封扣押、下架召回等措施;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 强化抽检:加大监督抽样力度,重点针对高风险产品(如医用口罩、红外体温计、血糖仪等)开展质量抽检,及时公布结果。
- 信息化监管:推动企业接入医疗器械追溯系统,实现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 宣传培训:组织企业负责人和质量管理人员开展法规培训,提升守法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
四、时间安排
整顿工作分三个阶段:
- 自查整改阶段(1个月):企业全面自查,主动纠正问题。
- 集中整治阶段(2个月):监管部门开展现场检查,依法处理违法行为。
- 总结提升阶段(1个月):梳理问题,完善制度,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
五、保障机制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药监、卫健、公安、市场监管联动机制;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纳入年度考核;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监督。
通过本次整顿,全面提升二类医疗器械全链条监管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