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属性代码
二类医疗器械属性代码是指根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对医疗器械分类管理的要求,用于标识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特性的编码系统。该代码通常用于医疗器械注册、备案、生产、经营及监管等环节,有助于实现产品的信息化管理和追溯。
目前,我国采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和《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系统规则》中的编码体系来界定和管理二类医疗器械的属性。其中,关键的属性代码包括:
-
分类编码: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每类器械按风险等级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二类医疗器械指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器械。其分类代码由6位数字组成,如“08”代表医用诊察和监护器械,“14”代表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等,后续细分至三级或四级类别。
-
产品管理类别代码:在注册或备案过程中,系统会标注产品管理类别为“Ⅱ”,表示该器械属于第二类管理范畴。
-
UDI-DI(医疗器械唯一标识-设备标识):作为国家推行的UDI系统的一部分,每个二类医疗器械将拥有唯一的DI码,由发码机构(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分配,用于精准识别产品型号、规格及生产企业。
-
结构化产品特征代码:部分信息系统中还会使用内部属性代码,标明产品的预期用途、使用形式(如一次性使用、可重复使用)、是否无菌、接触部位(如黏膜、皮肤)等关键属性。
这些代码共同构成二类医疗器械的“数字身份”,便于在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管全生命周期中进行高效管理。企业需在产品注册或备案时准确填报相关属性代码,确保符合法规要求。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属性代码是实现科学监管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涵盖分类代码、管理类别、UDI-DI及多维产品属性信息,助力提升医疗器械安全与可追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