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敷料目录

二类医疗器械敷料是指按照中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管理的、具有中等风险、需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用敷料产品。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的最新《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二类医疗器械敷料主要归入“14-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大类中的子目录“14-12-01 创面敷料”。

常见二类医疗器械敷料包括以下类型:

  1. 水胶体敷料:用于慢性创面(如压疮、糖尿病足溃疡)的湿性愈合环境维持,具有吸收渗液、促进自溶性清创的作用。

  2. 泡沫敷料:适用于中到大量渗出的创面,具有高吸收性、保湿性和缓冲保护功能,常用于术后伤口、烧伤或擦伤。

  3. 藻酸盐敷料:由海藻提取物制成,可吸收大量渗液并形成凝胶,适合渗出较多的伤口,如静脉溃疡、腔洞伤口。

  4. 银离子抗菌敷料:含银成分(如磺胺嘧啶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用于预防或控制感染性创面,属于二类管理。

  5. 亲水性纤维敷料:能吸收大量渗液并保持湿润环境,适用于渗出性伤口,如褥疮、外伤创面。

  6. 聚氨酯薄膜敷料:透明透气,用于覆盖浅表伤口或作为固定辅料,便于观察伤口情况。

  7. 水凝胶敷料:含水量高,适用于干燥或坏死组织较多的创面,有助于清创和保湿。

需要注意的是,若敷料含有药理作用成分(如抗生素)、宣称具有促进组织再生或三类管理功能,则可能被划为三类医疗器械。此外,一次性使用无菌敷料通常按二类管理,非无菌状态或仅用于体表清洁的产品可能不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企业生产或经营上述二类敷料需取得省级药监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须通过注册检验、临床评价等程序获得注册证后方可上市。

以上目录依据现行法规整理,具体产品分类应以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及产品技术审评结论为准。

“二类医疗器械敷料目录”相关资讯
医疗器械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等级划分的分类标准,涵盖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的区别及其相应的监管要求,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医疗器械的管理体系。
二类医疗器械监管与审批流程解析:规范管理助力企业发展
本文通过对比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的区别,深入分析二类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并系统介绍我国针对该类产品的监管体系、申请条件、审批流程及优化建议,强调规范化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医疗器械许可证分为哪几类?
本文详细介绍了医疗器械许可证的三大类别,即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等级不同,国家对其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管和审批流程。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各类许可证的区别及其适用范围。
医疗器械注册分类与流程解析:从法规到实践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深入解析了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的注册类型分类及其区别,并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别产品的注册流程与资料要求。通过某企业成功注册三类医疗器械的案例分享,强调明确注册类别在注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医疗器械许可证与医保目录的关系及市场拓展策略
本文深入探讨医疗器械许可证与医保目录之间的关系,分析产品进入医保目录的前提条件,阐述有证产品在医保体系中的优势,并提出企业如何利用许可证拓展医保市场的有效策略。通过实际操作建议与案例分析,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市场进入路径。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许可证有什么区别?
本文详细解析了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的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在许可证管理上的区别,包括注册流程、监管要求及市场准入条件,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各类别医疗器械的合规路径。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需要办理哪些许可证?
本文详细介绍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开展业务前必须办理的各类许可证和备案手续,包括《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等,并结合国家相关法规解读了不同类别医疗器械的监管要求。
医疗器械二类许可证办理:把握政策红利,抢占市场先机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并申请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本文从行业背景切入,分析市场需求增长趋势,深入解读最新政策法规,并结合成功企业案例,为企业提供实用的办证建议与战略思考。
医疗器械许可证申请需要多长时间?
本文详细解析了不同类型医疗器械许可证的审批周期及影响因素,包括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的注册流程、所需时间以及可能遇到的延误原因。
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的审批流程是怎样的?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的审批流程,包括注册申请、技术审评、临床试验(如适用)、现场检查及最终发证等关键环节。整个流程通常需要数月时间,涉及多个监管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产品安全有效并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