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敷料目录
二类医疗器械敷料是指按照中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管理的、具有中等风险、需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用敷料产品。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的最新《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二类医疗器械敷料主要归入“14-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大类中的子目录“14-12-01 创面敷料”。
常见二类医疗器械敷料包括以下类型:
-
水胶体敷料:用于慢性创面(如压疮、糖尿病足溃疡)的湿性愈合环境维持,具有吸收渗液、促进自溶性清创的作用。
-
泡沫敷料:适用于中到大量渗出的创面,具有高吸收性、保湿性和缓冲保护功能,常用于术后伤口、烧伤或擦伤。
-
藻酸盐敷料:由海藻提取物制成,可吸收大量渗液并形成凝胶,适合渗出较多的伤口,如静脉溃疡、腔洞伤口。
-
银离子抗菌敷料:含银成分(如磺胺嘧啶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用于预防或控制感染性创面,属于二类管理。
-
亲水性纤维敷料:能吸收大量渗液并保持湿润环境,适用于渗出性伤口,如褥疮、外伤创面。
-
聚氨酯薄膜敷料:透明透气,用于覆盖浅表伤口或作为固定辅料,便于观察伤口情况。
-
水凝胶敷料:含水量高,适用于干燥或坏死组织较多的创面,有助于清创和保湿。
需要注意的是,若敷料含有药理作用成分(如抗生素)、宣称具有促进组织再生或三类管理功能,则可能被划为三类医疗器械。此外,一次性使用无菌敷料通常按二类管理,非无菌状态或仅用于体表清洁的产品可能不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企业生产或经营上述二类敷料需取得省级药监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须通过注册检验、临床评价等程序获得注册证后方可上市。
以上目录依据现行法规整理,具体产品分类应以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及产品技术审评结论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