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变更分几类
二类医疗器械变更根据其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影响的程度,通常分为三类:登记事项变更、许可事项变更(一般变更)和重大变更。
-
登记事项变更
指不涉及产品技术实质内容的变更,仅涉及注册人或生产企业基本信息的变化。例如:注册人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信息的变更,以及生产地址的文字性调整(如门牌号更新)。此类变更无需技术审评,企业向原注册部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后,由药监部门进行备案或直接更新注册信息即可。 -
许可事项变更(一般变更)
指对产品性能、安全有效性有一定影响,但风险较低的技术性变更。例如:生产工艺的局部优化、说明书中的非关键性内容修改(如增加适应症说明)、标签格式调整、部分原材料供应商更换等。此类变更需提交变更说明及相关验证资料,经药监部门技术审评后批准实施,属于需要审批的变更,但审评要求相对宽松。 -
重大变更
指可能显著影响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或质量控制的重大技术调整。例如:产品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原材料、关键工艺、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发生实质性变化;或新增高风险适应症等。此类变更需按照新的注册要求提交完整的变更申报资料,包括产品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必要时开展临床试验)、风险管理文件等,经严格技术审评并批准后方可实施。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及国家药监局相关规定,企业应根据变更的具体内容判断变更类别,并按相应程序申报。错误分类可能导致审批延误或监管处罚。建议企业在变更前与监管部门沟通,确保合规。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变更分为登记类、许可类和重大变更三类,依据风险程度实行分级管理,确保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