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目录对比表

以下为常见二类医疗器械目录对比表(简要版),涵盖部分典型产品类别,供参考:

分类编号 医疗器械类别名称 典型产品示例 管理特点说明
01 有源手术器械 高频电刀、超声手术设备 需电气安全与电磁兼容检测,注册管理严格
04 骨科手术器械 骨锯、骨钻、接骨板(非植入) 多为重复使用,需灭菌验证
06 牙科设备 牙科综合治疗台、牙科手机 涉及口腔接触,需生物相容性评价
07 医用诊察和监护器械 血压计、心电图机、体温计、血氧仪 常用于家庭或临床监测,精度要求高
08 呼吸、麻醉和急救器械 麻醉面罩、呼吸管路、简易呼吸器 涉及气道管理,需生物相容性和密合性测试
09 物理治疗器械 中频治疗仪、红外线治疗灯、磁疗设备 非侵入性治疗,注意能量输出安全
11 医用内窥镜 胃镜、肠镜、阴道镜(非软性光纤类) 需清晰度、消毒耐受性验证
14 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 注射器、输液器、医用防护口罩、检查手套 一次性使用为主,需无菌保障
15 患者承载器械 手术床、诊疗椅、病床 结构安全、承重及稳定性测试必要
18 妇产科、辅助生殖器械 胎心监护仪、妇科检查床、避孕套 涉及敏感部位,生物安全性要求高
20 中医器械 针灸针(非一次性)、拔罐器、电子针疗仪 结合传统中医理论,部分需特殊工艺验证
21 医用软件 医学影像处理软件、AI辅助诊断系统(非核心) 需符合软件生命周期标准,网络安全要求
22 临床检验器械 尿液分析仪、血糖仪、显微镜(医用) 体外诊断相关,准确性与重复性关键

说明:

  1. 本表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国家药监局2022年修订版)整理,仅列常见二类产品。
  2. 二类器械实行注册管理,需提交产品技术要求、检测报告、临床评价等资料。
  3. 同一类别下不同产品风险等级可能不同,具体以药监局审批为准。
  4. 进口与国产二类器械均需在中国取得注册证方可销售使用。

注:完整目录请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二类医疗器械目录对比表”相关资讯
二类医疗器械监管与审批流程解析:规范管理助力企业发展
本文通过对比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的区别,深入分析二类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并系统介绍我国针对该类产品的监管体系、申请条件、审批流程及优化建议,强调规范化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医疗器械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等级划分的分类标准,涵盖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的区别及其相应的监管要求,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医疗器械的管理体系。
医疗器械许可证分为哪几类?
本文详细介绍了医疗器械许可证的三大类别,即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等级不同,国家对其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管和审批流程。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各类许可证的区别及其适用范围。
医疗器械许可证与医保目录的关系及市场拓展策略
本文深入探讨医疗器械许可证与医保目录之间的关系,分析产品进入医保目录的前提条件,阐述有证产品在医保体系中的优势,并提出企业如何利用许可证拓展医保市场的有效策略。通过实际操作建议与案例分析,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市场进入路径。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许可证有什么区别?
本文详细解析了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的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在许可证管理上的区别,包括注册流程、监管要求及市场准入条件,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各类别医疗器械的合规路径。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需要办理哪些许可证?
本文详细介绍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开展业务前必须办理的各类许可证和备案手续,包括《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等,并结合国家相关法规解读了不同类别医疗器械的监管要求。
医疗器械二类许可证办理:把握政策红利,抢占市场先机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并申请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本文从行业背景切入,分析市场需求增长趋势,深入解读最新政策法规,并结合成功企业案例,为企业提供实用的办证建议与战略思考。
医疗器械注册分类与流程解析:从法规到实践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深入解析了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的注册类型分类及其区别,并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别产品的注册流程与资料要求。通过某企业成功注册三类医疗器械的案例分享,强调明确注册类别在注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医疗器械许可证申请需要多长时间?
本文详细解析了不同类型医疗器械许可证的审批周期及影响因素,包括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的注册流程、所需时间以及可能遇到的延误原因。
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的审批流程是怎样的?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的审批流程,包括注册申请、技术审评、临床试验(如适用)、现场检查及最终发证等关键环节。整个流程通常需要数月时间,涉及多个监管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产品安全有效并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