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放开销售
近年来,我国对二类医疗器械的销售管理逐步优化,在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部分产品实现了更灵活的市场准入和销售渠道放开。这一改革旨在提升医疗资源可及性、促进产业发展,同时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血糖仪、医用口罩、避孕套、部分康复器械等。过去,这类产品销售需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且审批较为严格。但随着“放管服”改革推进,多地已将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由许可制调整为备案制,大大简化了准入流程。
2021年起,国家药监局明确对部分风险可控的二类医疗器械实行经营备案管理,企业只需向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备案即可开展经营,无需等待长时间审批。此外,符合条件的零售药店、商超甚至电商平台也被允许销售特定二类器械,推动产品走进社区和家庭。
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家用检测类器械(如抗原检测试剂)被纳入二类管理并允许线上销售,极大提升了公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同时,监管部门通过加强事后监管、飞行检查、产品抽检和不良事件监测,确保市场放开不等于监管放松。
需要注意的是,“放开销售”不等于“无监管”。所有经营单位仍须具备相适应的质量管理能力,产品必须注册或备案,广告宣传不得夸大功效。网络销售还需在平台显著位置公示资质信息,确保来源可溯、去向可查。
总体来看,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的适度放开,是政策精准化、服务便民化的体现。它既激发了市场活力,也推动了健康产业升级。未来,随着智慧监管手段完善,更多高信任度、低风险的二类器械有望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更好地服务大众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