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光仪 二类医疗器械证
“哺光仪”是一种用于辅助治疗儿童近视的光学设备,通过特定波长的红光(通常为650nm左右)照射视网膜,刺激脉络膜血液循环,理论上可延缓眼轴增长,从而控制近视发展。由于其作用于人体并具有医疗目的,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范畴。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按风险程度分为三类,其中第二类医疗器械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器械。目前,部分“哺光仪”产品已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进行注册管理,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要取得二类医疗器械证,企业需完成以下关键步骤:
-
产品分类确认: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确认产品属于“08-06 物理治疗器械”中的光疗设备类别,管理类别为Ⅱ类。
-
型式检验:在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完成电气安全、电磁兼容、激光安全(如GB 7247、YY 0505等标准)及性能测试。
-
临床评价:可通过同品种比对方式开展临床评价,无需大规模临床试验,但需提供充分的技术和安全性数据支持。
-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药监部门现场核查。
-
注册申报: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包括技术要求、说明书、风险分析报告、检测报告、临床评价资料等。
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后,产品方可合法上市销售和使用。消费者在选购时应查验产品是否具备“械注准”编号(格式如:省简称+械注准+年份+编号),并选择有资质的企业生产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部分哺光仪已获批,但其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仍在观察中,使用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导致视网膜光损伤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