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6855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依据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进行分类管理。其中,“6855”是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产品类别编号,对应“口腔科设备及器具”。

一、6855类医疗器械定义

“6855”属于原分类体系下的代码,现已被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17年实施)整合更新。该代码涵盖用于诊断、治疗、修复口腔疾病的设备和器具,如牙科综合治疗机、牙科手机、光固化灯、洁牙机、根管测量仪等。

二、管理要求

作为二类医疗器械,6855类产品需满足以下监管要求:

  1. 注册管理:生产企业须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产品注册,提交技术资料、检验报告、临床评价等材料,获批后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2. 生产许可:企业需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具备相应质量管理体系(如YY/T 0287/ISO 13485)。
  3. 经营备案:销售企业需在所在地药监部门进行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
  4. 质量控制: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GB 9706系列(医用电气安全)、YY系列专用标准。

三、常见产品举例

  • 牙科综合治疗台
  • 高速/低速牙科手机
  • LED光固化治疗仪
  • 超声波洁牙机
  • 牙科X射线机(部分型号属二类)

四、注意事项

随着2017年新分类目录实施,“6855”编码已逐步被新的子目录替代,如“17-口腔科器械”大类下的具体二级产品代码。企业在注册、备案时应参照最新目录执行,避免使用旧编码造成申报失败。

五、发展趋势

随着口腔医疗普及和技术进步,6855类器械趋向智能化、数字化,如数字印模仪、CAD/CAM修复系统等,部分高端产品可能划为三类管理,需密切关注分类动态。

总之,6855类二类医疗器械在口腔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研发、生产与销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规,确保产品安全有效。建议相关企业及时跟进政策更新,强化质量管理,保障合规运营。

“二类医疗器械6855”相关资讯
医疗器械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等级划分的分类标准,涵盖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的区别及其相应的监管要求,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医疗器械的管理体系。
二类医疗器械监管与审批流程解析:规范管理助力企业发展
本文通过对比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的区别,深入分析二类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并系统介绍我国针对该类产品的监管体系、申请条件、审批流程及优化建议,强调规范化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医疗器械许可证分为哪几类?
本文详细介绍了医疗器械许可证的三大类别,即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等级不同,国家对其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管和审批流程。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各类许可证的区别及其适用范围。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许可证有什么区别?
本文详细解析了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的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在许可证管理上的区别,包括注册流程、监管要求及市场准入条件,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各类别医疗器械的合规路径。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需要办理哪些许可证?
本文详细介绍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开展业务前必须办理的各类许可证和备案手续,包括《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等,并结合国家相关法规解读了不同类别医疗器械的监管要求。
医疗器械二类许可证办理:把握政策红利,抢占市场先机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并申请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本文从行业背景切入,分析市场需求增长趋势,深入解读最新政策法规,并结合成功企业案例,为企业提供实用的办证建议与战略思考。
医疗器械注册分类与流程解析:从法规到实践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深入解析了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的注册类型分类及其区别,并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别产品的注册流程与资料要求。通过某企业成功注册三类医疗器械的案例分享,强调明确注册类别在注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医疗器械许可证申请需要多长时间?
本文详细解析了不同类型医疗器械许可证的审批周期及影响因素,包括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的注册流程、所需时间以及可能遇到的延误原因。
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的审批流程是怎样的?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的审批流程,包括注册申请、技术审评、临床试验(如适用)、现场检查及最终发证等关键环节。整个流程通常需要数月时间,涉及多个监管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产品安全有效并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
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办理的地域差异与实务操作指南
本文围绕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在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办理中的政策差异展开分析,比较了各地审批标准、办理时限及材料要求的不同,并为跨区域运营企业提供策略建议。同时,结合实务经验,分享了不同城市快速办证的操作技巧,最后展望未来全国统一化审批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