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6816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依据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进行分类管理。6816是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一个类别代码,对应“烧伤(整形)敷料”类产品。
6816类主要包括用于烧伤、创伤、溃疡及皮肤缺损等创面护理的敷料产品,如:烧伤止痛敷料、创面覆盖膜、水凝胶敷料、泡沫敷料、银离子抗菌敷料、藻酸盐敷料等。这些产品通常具有保护创面、吸收渗液、防止感染、促进愈合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医院烧伤科、整形外科、外科病房及家庭护理场景。
作为二类医疗器械,6816类产品在上市前需进行注册审批。生产企业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许可资质,并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注册时需提交产品技术要求、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或通过同品种比对)、说明书标签样稿等文件,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与三类器械相比,二类器械风险中等,监管相对宽松但仍严格。产品上市后还需持续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确保使用安全。近年来,随着伤口护理技术的发展,6816类敷料不断向功能性、智能化方向发展,如含生长因子、负压引流辅助敷料等新型产品逐步涌现。
总之,6816类二类医疗器械在创面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研发、生产、销售均需符合国家法规要求,以保障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医疗机构和消费者在选用时应认准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选择合法合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