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闲置
二类医疗器械闲置是指已取得注册或备案的第二类医疗器械在医疗机构、企业或个人手中未被有效使用的情况。这类设备包括医用电子体温计、血压计、制氧机、呼吸机、部分康复设备等,具有中等风险,需严格管理。
造成闲置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采购规划不合理,部分单位盲目追求设备升级,导致重复购置;二是操作人员缺乏培训,设备虽到位却无法正常使用;三是维护保养不足,设备故障后未能及时修复;四是信息不畅,设备调配机制缺失,资源无法共享。
闲置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还可能影响医疗资源的公平配置。例如,基层医疗机构急需的设备在上级医院积压不用,加剧了区域医疗水平差距。此外,长期闲置可能导致设备老化、过期,增加管理与处置成本。
解决二类医疗器械闲置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采购前评估,依据实际需求制定采购计划,避免盲目投入;其次,建立设备使用台账,定期核查使用状态,推动内部调剂;再次,鼓励跨机构资源共享,通过租赁、借用等方式提高利用率;最后,完善报废机制,对确无使用价值的设备依法依规进行处置,防止安全隐患。
部分地区已探索“医疗设备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内设备统一调度,值得推广。同时,监管部门可加强对设备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将使用效率纳入考核体系。
总之,合理利用二类医疗器械,既关乎资源节约,也关系到医疗服务效能提升。唯有从采购、使用到监管全链条优化,才能真正实现物尽其用,服务群众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