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整治
二类医疗器械整治是近年来我国加强医疗器械监管、保障公众用械安全的重要举措。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体温计、医用口罩、助听器、部分康复设备等,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和家庭场景。
整治行动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范生产环节。重点查处无证生产、超范围生产、不按经注册的产品技术要求组织生产等违法行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动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二是加强经营监管。整治经营企业未取得经营许可或备案、进货查验制度落实不到位、销售过期产品等问题,确保流通渠道合法合规。三是强化使用单位管理。对医疗机构采购、储存、使用二类医疗器械的行为进行检查,杜绝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来源不明的产品。四是打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针对电商平台、社交软件等线上渠道非法销售二类医疗器械的现象,开展专项整治,下架违规产品,关闭违法店铺。
整治过程中,各级药监部门通过日常检查、飞行检查、监督抽检、不良事件监测等多种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同时,推动信息化建设,推广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系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此外,整治工作注重宣传教育与执法结合,提升企业和公众的法律意识与安全用械知识。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形成震慑效应。
总体来看,二类医疗器械整治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提升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了人民群众用械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未来,将持续完善监管机制,推进社会共治,构建更加规范有序的医疗器械市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