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根据中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二类医疗器械涵盖多个细分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
医用电子设备: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肌电图机、电子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计(电子式)、呼吸机(部分型号)、输液泵、注射泵等。这类设备用于生理参数监测或辅助治疗,需确保数据准确和运行稳定。
-
医学影像设备:包括B型超声诊断仪、彩色多普勒超声仪、X射线拍片机(不含CT)、便携式X光机、乳腺X光机等。主要用于疾病筛查与诊断,要求图像清晰、辐射剂量可控。
-
物理治疗与康复设备:如中频治疗仪、低频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磁疗设备、牵引床、电动轮椅、助行器等。用于慢性病管理、术后康复及疼痛缓解,强调使用安全性和舒适性。
-
临床检验器械:包括尿液分析仪、血红蛋白测定仪、电解质分析仪、微生物培养箱、离心机、显微镜(医用)等。用于体外检测样本,支持临床诊断,需满足精度和重复性要求。
-
消毒灭菌设备:如压力蒸汽灭菌器(小型)、紫外线消毒柜、内镜清洗消毒机等。用于医疗机构器械的清洁与灭菌,防止交叉感染,必须符合国家消毒技术规范。
-
口腔科器械:如牙科综合治疗台、牙科手机、光固化灯、口腔X光机等。用于牙科诊疗操作,注重密封性、耐腐蚀和操作便捷性。
-
医用光学仪器:如手术显微镜、检眼镜、耳鼻喉检查镜、阴道镜等。用于专科检查与微创手术,要求成像质量高、结构精密。
-
其他辅助设备:如制氧机、雾化器、医用病床、医用冰箱、空气净化器(医用)等,属于医院基础支持设备。
二类医疗器械需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审批,生产企业须取得生产许可证,经营企业需备案。产品上市前需进行临床评价或临床试验,并符合GB 9706(电气安全)、YY/T 0287(质量管理体系)等相关标准。随着技术发展,智能穿戴设备中具备医疗功能的产品(如动态心电记录仪)也逐步纳入二类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