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销毁
二类医疗器械销毁是指对不符合使用标准、过期、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第二类医疗器械进行安全、合规的处理,以防止其流入市场造成健康风险。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二类医疗器械的销毁需遵循严格流程,确保全过程可追溯、环保合规。
首先,企业或医疗机构应建立销毁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操作流程。拟销毁器械需登记造册,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销毁原因等,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
其次,销毁前应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备,部分情况下需获得批准或现场监督。销毁方式应根据器械材质和污染风险选择,常见方法包括:
- 物理破坏:如破碎、压毁、剪切等,使器械无法再次使用;
- 高温焚烧:适用于带病原体或高风险废弃物,需在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单位进行;
- 化学处理:用于特定材料的消毒与降解;
- 辐照灭菌后填埋:较少使用,须符合环保要求。
销毁过程应全程录像或拍照留存,记录销毁时间、地点、方式、执行人员及监督人员信息。销毁完成后,由执行单位出具销毁证明,企业归档备查,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此外,严禁将二类医疗器械交由无资质单位处理,禁止转卖、翻新或随意丢弃。对于涉及患者隐私的数据类器械(如含电子存储功能的设备),还需先进行数据清除。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销毁是保障公众用械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依法依规、严谨操作,确保不留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