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其风险程度中等,需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注册审批。以下是一些关于二类医疗器械的常见试题及简要解答:
-
什么是二类医疗器械?
答: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体温计、助听器、制氧机、医用离心机、超声诊断设备等。 -
二类医疗器械经营需要哪些资质?
答:经营二类医疗器械需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监部门备案,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企业应具备与其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经营场所和仓储条件,并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 -
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流程是什么?
答:注册流程包括:产品分类界定→准备技术资料(产品技术要求、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等)→提交至省级药监部门→技术审评→现场核查(必要时)→批准发证,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
二类医疗器械是否需要临床试验?
答:不一定。若产品已有同品种获批且符合免临床目录,可通过等同性评价免除临床试验;否则需开展临床评价,部分情况需进行临床试验。 -
二类医疗器械标签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注册人/备案人信息、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如有)、储存条件、警示说明、使用范围及必要的图形符号等,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
如何区分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
答:依据风险程度划分:一类为低风险,常规管理;二类为中风险,严格控制;三类为高风险,需特别措施。具体可参照《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 -
二类医疗器械的监管重点有哪些?
答:重点包括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执行情况、产品注册/备案合规性、不良事件监测、广告宣传合法性以及追溯体系建设等。
了解并掌握二类医疗器械相关法规(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确保合法合规生产经营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