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严查
近年来,国家对二类医疗器械的监管持续加强,严查已成为常态。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体温计、医用口罩、避孕套、助听器、部分体外诊断试剂等,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家庭场景,直接关系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
为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产品质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及地方监管部门重点从生产、经营、使用三大环节强化监管。在生产环节,企业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确保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质量检验全过程可追溯。监管部门通过飞行检查、专项督查等方式,严查无证生产、擅自变更工艺、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等违法行为。
在经营环节,从事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的企业需办理备案,并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建立进货查验、销售记录制度,确保产品来源合法、去向清晰。近年来,线上销售增长迅速,电商平台成为监管重点,严厉打击网络虚假宣传、销售未经注册产品、无资质代购等行为。
在使用环节,医疗机构须落实医疗器械使用前的验收与登记制度,杜绝使用过期、失效或不合格产品。同时,监管部门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美容机构、牙科诊所等单位的抽查,防止非法使用高风险器械。
此外,国家持续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系统建设,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一旦发现问题产品,可迅速定位并召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严查体现了“四个最严”监管要求——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企业和经营者应增强法律意识,合规经营;公众也应提高辨别能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合格产品,共同维护用械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