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泌尿
二类医疗器械中的泌尿类器械,是指用于泌尿系统诊断、治疗或辅助管理的中等风险医疗器械,需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注册审批方可生产销售。这类器械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临床,涵盖导尿、引流、检测及微创治疗等领域。
常见的泌尿类二类医疗器械包括: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包、留置导尿管(如硅胶/乳胶材质)、输尿管支架(双J管)、尿袋(集尿器)、尿道扩张器、尿流率测定仪、便携式膀胱扫描仪、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配件等。这些产品通常与人体直接接触,部分短期留置体内,因此对生物相容性、无菌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
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泌尿器械若作用时间≤30天、非植入性、不涉及高风险手术支持,则多划为第二类。例如,普通导尿管属于“泌尿系统器械-导尿器械”子类,管理类别为Ⅱ类;而长期植入或用于重症监护的器械可能被划为三类。
企业在生产此类器械前须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经营单位需具备《经营备案凭证》。产品上市后还需进行不良事件监测和定期风险评估。
临床应用中,二类泌尿器械主要用于缓解尿潴留、术后引流、尿路狭窄扩张、结石辅助治疗及排尿功能评估。例如,导尿管适用于术后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扫描仪可无创测量残余尿量,避免不必要的导尿。
使用此类器械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尿路感染。常见并发症包括尿道损伤、感染、结石形成等,因此应合理选择材质(如抗感染涂层导尿管)、控制留置时间,并加强护理。
总之,二类泌尿器械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安全性与有效性已获验证,但需规范生产、流通与使用流程,以保障患者健康。随着材料科学与微创技术发展,智能化、低刺激性、长效型产品正成为研发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