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养护
二类医疗器械养护是指为确保第二类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性能和安全有效性,所采取的一系列维护、检查、清洁和存放措施。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体温计、制氧机、医用离心机、助听器等。
养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定期检查、规范操作、记录完整”。具体养护措施如下:
-
日常清洁:根据产品说明书要求,定期对设备表面及可接触部件进行清洁,避免灰尘、污垢或生物残留影响使用安全。应使用无腐蚀性清洁剂,避免损坏设备材质。
-
功能检查: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如电源连接、显示屏、报警系统、传感器灵敏度等是否正常。对于有计量功能的器械(如血压计、血糖仪),应定期校准,确保测量准确。
-
环境管理:设备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高温、潮湿、强磁场或震动影响其性能。部分电子设备还应防静电。
-
使用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避免超负荷运行或误操作造成损坏。操作人员应接受培训,熟悉设备性能和注意事项。
-
定期维护:根据厂家建议制定维护计划,如更换滤网、润滑运动部件、检查线路老化等。关键部件应建立更换周期。
-
故障处理:发现异常应及时停用并报修,不得擅自拆卸维修。维修应由具备资质的技术人员进行,并保留维修记录。
-
记录管理:建立养护档案,记录每次清洁、检查、校准、维修的时间、内容和责任人,确保可追溯。
-
有效期管理:对于有使用期限的耗材或配件(如传感器、电池),应关注有效期,及时更换。
良好的养护不仅能延长器械使用寿命,更能保障患者安全和诊疗质量。医疗机构或使用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养护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应密切关注国家药监部门发布的相关法规和技术指导原则,持续改进养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