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验收
二类医疗器械验收是指医疗机构、经营企业等在采购第二类医疗器械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和合规性确认的过程,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符合使用要求。
验收前应具备条件:供货方需具备合法资质(如《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所供产品应具有有效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及产品技术要求,随货提供合格证明、说明书、标签等资料齐全。
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
资质审核:核对供应商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范围是否涵盖所购器械,确认产品注册证信息与实物一致,有效期合规。
-
产品外观检查:查看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无破损、污染、变形;标签标识是否清晰完整,包含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注册证编号、生产企业等信息。
-
数量与型号核对:对照采购合同和发货清单,确认到货数量、规格型号与订单一致。
-
随附资料查验:检查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技术文件、进口产品需提供报关单和检验检疫证明等是否齐全。
-
运输与储存条件核查:特别是对温控、防震等有特殊要求的器械,需确认运输过程符合规定,到货时储存环境达标。
-
抽样检测(必要时):对关键性能指标可按比例抽样检测,或送第三方机构检验,确保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验收记录必须真实、完整,包括验收日期、产品信息、验收结果、验收人签字等,并归档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有效期后2年,且不得少于5年。
发现问题产品(如资质不全、包装破损、过期等),应拒收并及时报告质量管理部门,必要时向属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验收是保障用械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执行法规要求,落实质量责任,确保产品可追溯、安全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