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骗局
二类医疗器械骗局是指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以虚假宣传、夸大疗效、冒用资质等方式销售未经合法审批或不符合标准的第二类医疗器械,从而骗取钱财的行为。这类骗局近年来频发,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与财产安全。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血糖仪、医用口罩、避孕套、部分理疗设备等。根据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二类医疗器械需取得备案或注册证,并在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人员指导下销售使用。
常见的骗局形式包括:一是虚假宣传疗效,如宣称某仪器可“根治糖尿病”“逆转高血压”,误导消费者;二是冒用正规厂家名义或伪造注册证编号,制造“正品”假象;三是通过电话营销、直播带货、社区讲座等方式,针对老年人群体进行洗脑式推销;四是高价售卖低价进货的劣质产品,甚至销售无证或过期器械。
此类骗局的危害极大:一方面,患者可能因延误正规治疗导致病情恶化;另一方面,劣质器械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可能造成身体伤害。此外,受害者多为中老年人,经济损失难以挽回。
防范此类骗局,公众应提高警惕:购买医疗器械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或药店,查看产品是否具备“械字号”注册信息;不轻信广告宣传,尤其是“包治百病”“高科技疗法”等夸张说辞;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产品真伪及企业资质。
监管部门也应加强打击力度,严查非法生产、虚假广告和网络销售行为。总之,识别二类医疗器械骗局,关键在于理性判断、查验证件、选择正规渠道,切实保护自身健康与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