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记录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其风险程度中等,需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注册审批。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要求,二类医疗器械在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需建立并保存相关记录,确保产品可追溯和质量可控。
主要记录包括:
-
产品注册与备案记录:包括产品技术要求、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注册申请文件及批准证明文件等。
-
生产过程记录:涵盖原材料采购验收、生产工艺流程、关键工序控制、环境监测(如洁净车间)、设备使用与维护、人员培训等内容。每批产品应有批生产记录,确保生产过程可追溯。
-
质量检验记录: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记录。成品须按注册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全项检测或抽样检测,并保留原始数据和检验报告。
-
销售与追溯记录:记录产品销售流向,包括购货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如有)、销售日期等,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
-
不良事件监测与召回记录:企业应建立不良事件监测制度,记录用户反馈、投诉及不良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如发生产品缺陷,须记录召回计划、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
-
仓储与运输记录:包括温湿度监控、库存盘点、出入库台账及运输条件记录,确保储存运输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
人员与培训记录:对从事生产、质检、销售等岗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并保存培训内容、时间、考核结果等资料。
上述记录应真实、完整、可追溯,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有效期后2年,无明确有效期的不少于5年。电子记录应具备防篡改功能,并定期备份。
总之,规范的记录管理是二类医疗器械合规运营的关键,有助于保障公众用械安全,应对监管检查,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