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诈骗
二类医疗器械诈骗是指不法分子以虚假宣传、伪造资质、非法销售或冒用正规产品名义等方式,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未经批准的第二类医疗器械,骗取消费者财物的行为。第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器械,如医用口罩、血压计、血糖仪、制氧机等。
此类诈骗常见手法包括:一是虚构“高科技”“特效”功能,夸大产品疗效,误导患者购买;二是通过网络平台、电话营销或线下讲座,冒充医疗机构或专家推荐,制造权威假象;三是销售无注册证、无生产许可的假冒产品;四是利用老年人对健康需求迫切的心理,实施高价兜售、连环推销等行为。
防范此类诈骗,公众应提高警惕,做到“三查”:一查产品注册信息,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医疗器械注册证号;二查企业资质,确认销售单位是否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三查销售渠道,避免从非正规渠道购买。此外,切勿轻信“包治百病”“根治疾病”等夸大宣传,理性对待健康产品。
一旦发现涉嫌诈骗行为,应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保留聊天记录、付款凭证、产品包装等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网络巡查与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关乎公众健康安全,防范诈骗需社会共治,提升公众认知与监管效能,才能有效遏制此类违法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