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电压
二类医疗器械的电压要求需根据其具体用途、使用环境和安全标准来确定,通常遵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及《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相关规定,并符合国家标准如GB 9706.1-2020《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等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例如电子血压计、体温计、低频治疗仪、部分医用监护设备等。这类设备多为可接触人体但非侵入性的医用电气设备,因此对电气安全(包括电压)有明确规范。
在供电方面,二类医疗器械常见的工作电压分为以下几类:
-
交流供电:许多设备使用市电(AC 220V±10%,50Hz),但内部通过电源适配器或内置电源模块转换为低压直流电(如DC 5V、12V、24V)供核心电路使用。直接与患者接触的部分必须采用安全特低电压(SELV),一般不超过交流50V或直流120V。
-
直流供电:便携式设备常采用电池供电(如锂电池、干电池),电压多为3V至24V之间,属于安全电压范围,降低触电风险。
-
隔离电压要求:为防止电击,二类设备必须具备基本绝缘或加强绝缘措施,且患者电路与市电之间应有可靠电气隔离,隔离耐压通常需达到1500V AC以上(持续1分钟,漏电流符合标准)。
此外,二类医疗器械的设计还需满足防电击保护类型要求,常见为“BF型”(体表应用,带隔离),允许有限的漏电流(正常状态≤100μA,单一故障状态≤500μA),确保即使发生故障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总之,二类医疗器械的电压设计以“安全特低电压+电气隔离”为核心原则,实际电压值依设备功能而异,但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注册检验并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方可上市。制造商应在产品技术文档中明确标称电压、电源类别及安全防护措施。
